【镜无止境】 残石的原因与预防23
发表时间:2022-01-14 15:30 残石的原因与预防 临床上,PCNL术后结石残留主要与结石大小、数量、分布,肾脏的解剖变异,患者并发症多无法耐受较长时间手术,取石设备缺乏,术者操作经验不足等有关。 —、结石大小 对于鹿角状肾结石、多发肾结石来说,由于其结石体积大、分布广,较难全部取出很难用单个造痿通道、在一期手术时间内取尽。往往需要多通道、多期手术处理,对通道的位置、数量、术者技术有更高要求,同时患者的身体条件、经济状况可能影响手术的效果。 对于鹿角状结石及多发肾结石,建议术前行螺旋CT平扫,详细准确了解结石的分布,清楚肾脏收集系统的形态,术前拟定穿刺方案;同时,作好术前准备,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复杂性,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各方面的支持。 二、肾脏的解剖变异 包括肾脏位置异常(异位肾)、肾脏旋转不良(马蹄肾)、肾脏收集系统异常、部分开放取石术后收集系统改变。肾脏解剖异常,增加了PCNL的难度,其穿刺通道位置异常,常需要更多的穿刺通道,并因此可能增加术中、术后并发症。相应地,结石残留的可能性增加。防治措施见其他章节。 三、PCNL设备不足 PCNL术中末期,应该使用经皮肾软镜检查各肾盏、输尿管上段,联合术中X线透视来排除是否有结石残留,可明显减少结石残留的发生;为防止结石碎片移入输尿管,最好在UPJ处留置气囊输尿管导管。但在许多中国医院来说,经皮肾软镜、分辨率较高的C形臂X线机、气囊输尿管导管均可能缺乏。 四、术者PCNL经验 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与通道数量和尽可能减少出血的技术。 对于肾盂结石、L1横突以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、中盏结石,后组中盏径路是首选,对于上盏结石、下盏结石、鹿角状结石、肾多发结石,需结合收集系统形态,肾盂、肾大盏、肾小盏的情况及结石分布情况进行分析,对于鹿角状结石及多发结石最好术前行三维螺旋CT检查,以便术前评估,确定穿刺通道的位置与数量,以取出尽可能多的结石。 术中出血可能导致视野模糊,甚至手术中止,血块的形成也影响结石的取岀。PCNL的出血量,除与通道的位置、数量、结石的大小与数量、是否是孤立肾、肾实质的厚度等原因有关外,与术者操作技术密切相关。出血可发生在术中的每一步,穿刺、扩张、碎石、取石、留置内支架管均可能导致或加重出血。为减少出血,要求穿刺时从肾盏穹隆部入针,从肾盏到肾盂,经过肾实质的通道要尽可能的短、从皮肤到肾盏的通道要直;扩张时每次扩张器要维持与穿刺针相同的方向、角度、深度,以减少肾实质的挫裂伤,如不能达到相同的深度,则宁浅勿深,以避免对侧肾实质的穿透伤、结石充填肾盏时肾实质的裂伤;碎石取石时,务必在视野清晰下进行,保证碎石杆、取石钳不会误伤肾黏膜甚至肾实质,碎石时如结石嵌入黏膜中,应将其夹出,更换位置再继续碎石,另外,在碎石取石时务必操作轻柔,避免肾镜的摆动过程将肾盏颈撕裂、加重肾实质的损伤;留置内支架管时,特别当内支架较硬时,应避免肾盂端支架损伤黏膜甚至实质,当已有黏膜或实质损伤时,避免肾盂端支架留置该处加重损伤并影响愈合。以上过程以穿刺和扩张引起出血常见,关键是从肾盏穹隆部入针。扩张有多种方法,有人认为气囊扩张法出血较少。 五、碎石方法与结石碎片的移动 理论上,从残石角度来说,开放手术应该比PCNL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。开放手术多 数情况不需碎石,如需碎石,其碎石块也较大,而PCNL必须将结石击碎到一定程度,以便将碎片从通道取出。Hemal AK等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,发现单脉冲和多脉冲模式气压弹道对残石的形成有影响,认为单脉冲模式有利于控制结石的破碎,形成较大的碎片,容易取出,结石分散少,手术时间短,透视时间短,残石形成的机会明显降低。PCNL术中可使用多种取石钳和套石篮进行取石,当已确认结石碎片大小可以通过手术外鞘时,冲洗集合系统可能进一步减少残石的数量,但冲洗时要防止碎片冲入其他小盏或输尿管远端。 在PCNL术中,结石碎片的移动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,特别是结石碎片可能进入L1,,以下输尿管的远端,或进入邻近或平行小盏的外侧,导致残石的形成,可能需加行输尿管镜取石术或加穿刺通道。目前已有商业化的防止碎片移动的器械,可用气囊输尿管导管,也可用圆锥导管(图19-3-1),将其置于UPJ远处,可防止碎片移入输尿管,后者甚至可考虑置入肾盏,防止碎片移入某盏。 图19-3-1防结石移动的圆锥导管 |